“茶价一夜从5万跌到2000,500多名茶商损失几亿元”“售价5万元/提的茶叶,商家只愿意8000元回购”,这个寒冬一则金融茶的“热”新闻冲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。
近日,有投资者反映,在广州市昌世茶茶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昌世茶”)购买的茶叶价格几天内一落千丈,几万元的茶叶现在商家只能几千元回收。
“老套路,怎么还有人信”“击鼓传花的游戏”,不少网友吐槽这是遭遇了“金融茶”骗局。到底什么是“金融茶”?茶叶为何具有金融属性?投资者又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呢?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开业不足百天 高回报吸引大量购买者
昌世茶成立于今年6月,注册资本500万元;9月20日门店开业,推出“昌世天下”“昌世茗雅”“昌世通济”等茶品,价格达数万元一提,远高于市场价。与一般的茶不同,这种茶在购买后,价格还一直在涨。
这么高的单价,购买者往往不会喝,而是像“股票”“期货”一样持有,等价格更高的时候对外抛售。外界称这种茶为“金融茶”。
业内人士表示,“金融茶”的基本逻辑是寻找稀缺性资源,或不容易批量生产类型的产品,经过加工赋予其新的特性,然后鼓吹市场前景以及其稀缺性,拉升产品价值,通过造势、捂盘限量投入市场,拉长战线,拉升价值感,分阶段进行品相叠加,最后高位抛盘,提现走人,制造或寻找下一个风口锚点。
“金融茶”骗局往往以高回报为诱饵,但这种承诺不会写进合同,只是通过聊天等方式进行宣传。由于茶叶交易多以口头商定、微信交付的形式为主,对茶商的信任也源自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声誉,一些出面做局的人大都有各种各样的头衔加持。他们像炒股一样,通过“枪手”拉高打低反复收割,甚至茶叶根本没动,只是对单交易。
截图自某社交媒体平台
不少网友表示,“道理都明白,赚钱的魔力,吸引着前扑后续的人,都认为自己不是最后的接棒者”“远离金融茶,茶是用来喝的,炒作的结果是害人又害己”。
今年8月,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《告知书》表示,“金融茶”“天价茶”等炒茶行为存在风险,交易中或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罪。
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龚楠表示,具有投资属性的“金融茶”,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产品,但作为金融产品又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批准。根据其交易过程等,或涉集资诈骗罪等刑事犯罪。
12月3日,昌世茶表示,公司茶品采用云南优质古树原料,产品定价符合品牌市场定位。
12月10日,记者发现,昌世茶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删除“昌世天下”等产品的所有信息。
随后,记者致电昌世茶股东询问事件详情和公司经营情况,该股东表示,正在配合警方调查,不方便透露细节。
庄家“炒茶”散客接盘 专家呼吁理性投资
市场上,优质茶叶不乏升值空间,但一些商家也抓住了消费者的投资心理,推出“零风险”“高回报”金融茶产品。近年来,媒体报道的天价茶叶价格暴跌事件,多起指向“金融茶”。
近日,“广州荔湾发布”公布了三起“金融茶”骗局。
茶叶公司口头宣传称该批茶叶升值潜力大,可以短期内翻几倍,同时通过公司微信号等途径发布文章,宣称“2023最热焦点品牌”“30%的市场增长比”“10000+周流通数字”,一个多月时间吸引数百投资人加盟经销商。然而,等公司大量出货后,该产品市场价格一落千丈,众多经销商这才意识到这原来是一场“骗局”。若合同规定了实物交付,即完成双方约定的,投资人将难以追讨投机资金。
还有茶叶公司承诺高价回购茶叶,但运作一段时间后,茶叶公司突然停止回购,众多投资人投资资金难以追回。
另有一茶叶公司开发“炒茶”微信小程序和手机应用软件,消费者注册后在平台通过买卖茶叶的差价获得收益。该平台未经有关部门许可,可能促成茶商联合做局,操纵吸纳投资者乃至茶叶收藏买家资金,损害其它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龚楠建议投资者选择银行、证券交易所等正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,理性投资。另外,在交易过程中,投资者也应注意保留广告宣传资料、录音录像、合同协议、转账凭证等,一旦认为可能涉嫌市场诈骗、非法集资的行为,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、公安机关等反映情况,提供所掌握的资料。(央广)